热带地理简介
《热带地理》是由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1980 年创刊,现为双月刊,逢单月5 号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并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地理学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及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评论、综述等;不拒绝全国尺度、国际尺度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显偏离的来稿。
杂志文章特色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可靠、语言精炼,原则上不做篇幅限制。但建议字数在8000~15 000个字为宜,字数太少无法阐述清楚一个问题,字数太多则占版过多而会影响一期的信息量。当然,为保证内容的完整性而有特别需求的研究论文,篇幅可稍微放宽。
本刊对文稿严格按国家标准编辑,要求来稿按标准和规范进行写作,包括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正确使用名词术语和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等。来稿一般不用分栏排版,正文字号为“五号宋体”,图表和参考文献字号为“六号宋体”。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论文,其他,城市地理,综述,全球变化系列(3):近百年华南气候变化专题,社会文化地理专题,旅游地理,健康地理,自然地理,“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的地理学解读专题,经济地理,“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题,“地理空间智能技术及应用”专题,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村镇规划与建设智能化”专题,纪念中国南海诸岛回归70周年,专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于地理学视角,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一),“南岭山地”的地理学解读专题,数字产业网络结构与影响机理,“健康/医学地理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解读”专题,自然与文化景观遗产研究专题,社会文化地理专栏,多尺度与多维度实证,社会文化地理,植物地理,移民与边界专题,红树林研究,乡村地理,“国内外城镇的增长与收缩”专题,本土探索与国际启示,会讯,交通地理,行为地理,遥感专栏,南海岛礁与地缘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第12届全国青年地理科学家专栏,海南—南海治理政策,区域经济地理,饮食地理,专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于地理学视角_基于地理学视角的“一带一路”战略笔谈,农业地理,评论,南海渔民生活空间,“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专题,城乡数字化转型,地缘政治——2015果敢冲突专题,水文水资源,数字经济与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热点讨论,专题征稿,城市更新,区域地理,人口地理,珊瑚礁研究,犯罪地理,空间治理,水文遥感,方法研究,景观生态,儿童地理,城市生态,气候气象,第四纪研究,快讯,简讯,争鸣,公共安全研究,教育地理,遥感与GIS,中国犯罪地理新进展,遥感地理,书评,旅游地理和犯罪地理,港口交通地理,观点,情感地理,消息,科海人生,南岭研究,动物地理,研究简报,其它,土地利用,文化地理,经验交流,期刊信息,研究综述,思潮回声,世界地理介绍,地质灾害,会议,短评,书讯,缅怀地理学家,人物纪念,地缘政治
摘要:南岭有地球同纬度带上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带,也是湘江、赣江、北江等众多河流的源头区。20世纪20年代,南岭山地由于丹霞地层被发现首次走进国际视野,之后的90年来,在南岭山地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地质构造、花岗岩成矿、丹霞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植物区系、大型真菌、鸟类监测、兽类监测、蝴蝶监测、常绿阔叶林、南岭走廊、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生态旅游等方面。通过梳理南岭山地的研究发现,南岭不仅对于研究地球科学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命科学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区系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也极具研究前景,该区域可以作为具有高潜在价值综合研究的基地。
摘要:基于91个气象站观测值和大气环流模型CCSM3,对南岭同纬度典型区域的气候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不同区域的温度和降水进行预测,进一步探索净初级生产力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性,并分析导致南岭同纬度带典型区域气候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南岭和同纬度其它区域呈现不同的干旱期和湿润期,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塔尔沙漠仅存在干旱期,墨西哥荒漠和南岭均存在湿润期,但两者湿润期出现的季节有差异。南岭在植物生长的春季和夏季雨热同期,而墨西哥荒漠雨水充沛的季节多在秋季。墨西哥除湿润期外,一年有两次干旱期,其中冬旱持续的时间较长。2)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塔尔沙漠的潜在蒸散、风速和日照百分率均高于墨西哥荒漠和南岭,但降水正好相反。墨西哥荒漠干季的水汽压与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沙漠接近,低于该区域湿季及塔尔沙漠与南岭的值。3)在B1气候情景下,对2000-2099年5个阶段(每20年为一个阶段)与1981-2010年的温度和降水数据进行T-test检验发现,南岭同纬度5个典型区域的未来温度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01),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然而在不同阶段和区域也存在不同比例的显著减少和显著增加情况。4)通过比较5个区域是否存在温度或降水成为潜在生产力限制因子发现,南岭及同纬度的其它区域均为降水限制因子区域。其中,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沙漠对降水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墨西哥荒漠、塔尔沙漠和南岭。5)南岭与同纬度其它区域气候迥异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外,还包括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弱、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
摘要:文章介绍了南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概况,列举了37种以南岭为模式产地的大型真菌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学名和生境及分布,对部分错误鉴定或存疑种类进行了注释,对南岭大型真菌优势科属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并对南岭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加强南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生态系统稳定、区域环境安全和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根据南岭山脉及周边46个地点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结合系统发育关系,运用口多样性比较南岭3个动物地理亚区的物种和谱系差异,探讨南岭地区是否构成华中区和华南区动物地理分界的一部分。结果表明:1)3个区域间物种构成和谱系构成的差异较小,闽广沿海亚区和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差别,闽广沿海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物种组成和谱系结构两方面的替换;2)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会对差异格局造成不同的影响,其中以留鸟各区域间的差异格局最为明显,将夏候鸟和冬候鸟并入分析后,各区域间的差异会缩小;3)鸟类群落在东西间和南北间均会发生明显的谱系分离,东西间的谱系分离主要发生在距离较远的地点之间,南北间的谱系分离在较远地点和较近地点之间均有发生。综合结果,南岭山脉的南侧和北侧的鸟类群落在谱系构成上发生了快速的改变,支持南岭山脉作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动物地理分界的一部分。
摘要:野生鸟类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动态变化以及鸟类栖息地环境状况,2017年4月、7月和10月对区内11条鸟类监测样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记录鸟种11目27科89种,其中雀形目15科61种;发现频次888次,记录数量3367只,频次和数量均居前五的有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2)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共61种,占68.5%;夏候鸟15种,占16.9%;旅鸟7种,占7.9%;冬侯鸟6种,占6.7%。鸟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鸟种为主,共62种,占总数的69.7%;广布种19种,占21.3%;古北种8种,占9.O%。3)4月份是南岭鸟类繁殖活跃期,也是调查记录鸟种和数量最多的月份。11条样线中,相思坑、炉田、横水、南木、泽子坪、电视台、第一峰鸟类多样性(Shannon Wienerindex)较高,怡坑、仙洞、担杆冲、竹坳多样性较低。4)根据海拔和植被类型,样线鸟类群落可分为4类:低海拔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高海拔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矮林。300-1500m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生境鸟类群落并没有很大差异,优势种均为栗背短脚鹎、灰眶雀鹛、灰树鹊等;而高海拔山顶矮林(1300-1800m)生境鸟种则明显不同,以画眉科(Timaliidae)的红嘴相思鸟、红头穗鹛、赤尾噪鹛、褐胸噪鹛、灰眶雀鹛及莺科(Sylviidae)的金头缝叶莺、比氏鸫莺、栗头鸫莺、冠纹柳莺为主。建议建立南岭鸟类多样性监测网络和评价体系,以鸟类长期监测数据,如种类变化、种群波动,作为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
点评详情